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6:16:40   浏览:82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青联发[2004]13号


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
(2004年4月9日)


  为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现就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为青年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为基本手段,以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和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为重点,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为目标,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的工作体系,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在创业中实现就业,在创业中建功成才,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争取支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健全机制,每年帮助20万名青年掌握创业本领,帮助5万名青年创办自己的企业,开发就业岗位30万个。为下岗失业青年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150万人次,力争使服务对象的再就业率达到60%。同时,为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各项目标任务将分解到各地(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三、对策措施

  1、普及创业意识。从基本国情和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入手,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告会,举办创业大讲堂、大讨论等途径,加强青年择业和创业观念教育,帮助青年认清历史使命,增强创业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征集“青年创业之歌”,统一青年创业标识,推出青年创业主题口号,编写《青年创业手册》,举办青年创业辩论赛、青年创业知识竞赛,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创业文化。以“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为牵动,大力宣传下岗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农村青年、归国青年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组织青年创业事迹报告团,激励更多的青年向典型学习,走自主创业之路。

  2、培养创业能力。各级团组织要积极组织青年参加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依托有条件的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培训中心等团属培训阵地,借助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建立青年创业培训基地。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组织编写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青年创业学习大纲,对青年进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逐步在全国的青年创业培训基地中推广国际劳工组织SYB培训模式,对青年进行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内容的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创业本领。举办青年创业论坛,研究涉及青年创业的前沿问题,从理论层面强化对青年创业的指导。举办青年创业方案大赛,引导青年选准创业方向,迈出创业步伐。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确定一批企业作为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组织青年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加大对青年农民的培训力度,帮助更多农村青年领办种植、养殖等项目,成为带领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3、提供创业服务。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发布会,引导城镇青年到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引导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加强对青年创业的政策指导,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成立青年创业指导团,聘请一批政府官员、经济学家、法律工作者、青年企业家担任青年创业导师,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社会创业中介服务组织,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全过程跟踪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帮助青年解决好创业场地、设施等问题。

  4、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对青年创业扶持政策如信贷、税收、经营场地、缴纳费用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各地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在规范建设、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项目,帮助青年办理开业的相关手续,使其真正享受有关创业优惠政策。争取企业支持,采取减免加盟连锁费用等方式,降低青年创业的门槛,帮助青年创办一批以产品代销点、加盟店等为主要形式的小企业,从而顺利走上创业之路。

  5、完善对青年的就业服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青年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青发〔2002〕27 号)要求,采取加强职业培训、提供中介服务、扶持青年创业、强化阵地依托、进行观念引导、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大力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帮助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对缺乏就业技能的青年,要以“订单式”培训为主要方式,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就业培训。具备条件的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培训中心,要积极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资质。劳动保障部门从中选择办学条件好、培训效果显著的机构,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并对之提供指导、服务和必要的扶持。

  对缺乏职业经历的青年,要通过逐步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组织青年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性见习,帮助青年获得相应就业经历。

  对缺乏就业信息的青年,要指导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继续抓好“工岗快递”行动,积极协调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集中挖掘用工岗位,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城乡、跨行业就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青年就业服务中心要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帮助共青团组织逐步构建覆盖城乡、良性互动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阵地网络。

  对就业特困青年,要以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为主要方式,为他们提供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的信心。

  四、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共青团组织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将促进青年就业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认真抓紧抓好。要与当地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寻求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帮助青年创业和就业的工作合力。

  2、突出工作重点。要本着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党政所急、青年所能”的项目着手,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切忌平均用力。要深刻认识通过扶持青年创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代青年的强烈愿望,在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扶持青年创业的各项工作。

  3、狠抓任务落实。要根据总体目标,制定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要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考核机制,通过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把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的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促进狠抓落实风气的形成。要根据青年就业工作的发展变化,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细心谋划,精心组织。

  4、及时总结宣传。要立足于开拓创新,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大力宣传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在全国打响这一工作品牌。要表彰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营造关心支持青年创业和就业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请各地将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情况及时反馈到团中央青工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附件: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任务分解表(每年)(略)

  


     
                   共青团中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废止)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2003年10月2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12月26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11号公布)



第一条 为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推动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为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第三条 市政府设立市科学技术奖,每年度评审一次。

市科学技术奖分为市科学技术最高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市政府所属部门不得设立科学技术类奖。

第四条 市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注重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与社会效益。

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贯彻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和若干个专业评审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评审工作。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授予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一)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中有较大贡献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根据贡献大小分别授予市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

(一)在研究开发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方面,取得较大科学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明显的;

(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显著科学技术贡献的;

(四)在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促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示范引导作用突出,经济或者社会效益显著的;

(五)在软科学研究中,其结果已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所采纳、应用的。

第八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1月份将评选的市科学技术奖的有关事宜在《济南日报》、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九条 凡认为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条件的公民、组织,均可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奖项申报,填写申报书并提交真实可靠的材料。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科学技术项目,不得申报:

(一)对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二)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完成单位或者完成人有争议的;

(三)已获得国家或者省科学技术奖励的。

第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对各专业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复审后提出授奖项目建议,并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作出获奖人选和奖励等级的决议,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由市长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市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十三条 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每年度评选1人,奖金30万元人民币;市科学技术奖每年度评选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5项,奖金每项分别为8万元、5万元和2万元人民币。

市科学技术奖励经费由市财政部门列支。

第十四条 市科学技术奖奖金应当按照贡献大小发放,不得平均分配,不得重复发放。

第十五条 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有关资料应当收入本人档案,作为晋级、任用和人才选拔、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市政府批准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十七条 有关组织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骗取市科学技术奖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参与市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1986年4月9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的《济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和1992年3月4日市政府发布的《济南市星火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办理注册商标变更、转让等事项发给相应证明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办理注册商标变更、转让等事项发给相应证明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各商标代理组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办理商标注册附送证件问题的批复》(国函〔1995〕29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我局决定发布《核准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证明》等5种证明书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1995年5月15日起,申请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其他注册事项的以及申请转让注册商标的,不再附送原商标注册证。但为了便于审查中核实注册商标标识及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务,要求申请人附送原商标注册证的复印件。
二、对1995年5月15日以后受理的注册商标变更申请、转让申请,经审查核准后,发给注册人相应的《核准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证明》、《核准变更商标注册人地址证明》、《核准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及地址证明》、《核准变更商标其他注册事项证明》、《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
明》。
三、上述证明应与商标注册证一并使用,有关证明的书式附后。证明上的日期为核准日期。
附件:《核准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证明》等5种证明的书式(略)



1995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