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04:48:01   浏览:94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
(第143号)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2月5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7日起施行。

                                                    局长:杨元元
                                                   二00五年三月七日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及时掌握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有效预防各类民用航空事故,控制和消除航空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以下简称飞行事故)、民用航空地面事故(以下简称航空地面事故)、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以下简称飞行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信息管理。航空安全举报事件(以下简称举报事件)信息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是指与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有关的信息。
  飞行事故的定义和等级分类,按《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国家标准GB14648-93执行。
  航空地面事故的定义和标准,按《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国家标准GB18432-2001执行。
  飞行事故征候的定义、分类和标准,按《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2001-2004执行。
  其他不安全事件是指航空器运行中发生航空器损坏、设施设备损坏、人员受伤或者是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情况,但其程度未构成飞行事故征候或航空地面事故的事件。
  以上国家、行业标准若被修订、代替,以最新版本为准。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航空安全举报事件是指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举报的与航空安全有关的事件。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航空安全信息系统是指专门用于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事发相关单位是指航空器运营人及事发地的运行保证部门。

  第七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民航总局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行业航空安全信息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内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工作。

  第八条 民航总局负责组织建立航空安全信息系统,实现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共享。

  第九条 民航总局鼓励和支持开展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应用的技术研究,对在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应当按照规定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或谎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


 第二章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报告



  第十一条 飞行事故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飞行事故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民航总局和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事故信息;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事发单位应当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附录一)。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总局。
  事发单位不能因为信息不全而推迟上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在上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由民航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120天内向国务院或者国务院事故调查主管部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并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附录二)。由民航地区管理局组织事故调查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90天内向民航总局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和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不能按期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应当向接受报告的部门提交书面的情况说明。

  第十二条 航空地面事故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航空地面事故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事故信息。事发单位应当于事发后12小时内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填报“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附录三);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总局。
  事发单位上报航空地面事故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航空地面事故调查结束后,负责事故调查的单位应当在10日内向民航总局提交航空地面事故调查报告和填报“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附录四)。

  第十三条 飞行事故征候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飞行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尽快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事故征候信息。事发单位应当于事发后24小时内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总局。
  事发单位上报飞行事故征候初始报告表后如果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二)飞行事故征候调查结束后,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10日内向民航总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

  第十四条 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其他不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相关单位应当尽快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报告。如果发生的是飞行不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当于事发后24小时内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如果发生的是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当于事发后24小时内向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填报“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总局。
  (二)其他不安全事件调查结束后,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10日内向民航总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或“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

  第十五条 举报事件调查信息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举报事件由被举报单位或个人所在地的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调查。
  (二)如果举报事件经调查构成不安全事件的,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调查结束后10日内,向民航总局填报“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或“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

  第十六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应当采用可供利用的最适当的最迅速的方式报告;初始报告表和最终报告表应当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上报,当航空安全信息系统不可用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上报。

  第十七条 向国务院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报告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向国际民航组织报告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发布



  第十九条 民航总局负责发布全行业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民航地区管理局根据民航总局授权发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

  第二十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发布分为定期信息发布和紧急事件信息发布。
  (一)定期信息发布内容包括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
  (二)紧急事件信息发布内容是特定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飞行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情况,包括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人员伤亡、事件处理和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一条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发布应当遵守国家和民航总局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事发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信息的,由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事发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其他不安全事件信息的,由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民航地区管理局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没有按时审核、上报航空安全信息的,由民航总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发布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由民航总局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附录:一、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略)
     二、民用航空飞行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略)
     三、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初始报告表(略)
     四、民用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最终报告表(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财政部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7月30日 民发[2003]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经研究,现将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向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收取会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财政部门不再核定统一的社会团体会费标准,社会团体可依据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工作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会费标准。
二、社会团体会费标准的制定或修改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社会团体通过的会费标准决议,应在30日内分别报送业务主管单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财政部门备案。
三、社会团体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四、社会团体会费应当主要用于为会员提供服务以及按照该社会团体宗旨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等支出。
社会团体会费不属于政府收入,可以不纳入国家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
五、社会团体收取会费,应按照规定使用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监)制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其中,全国性社会团体收取会费使用财政部印(监)制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地方性社会团体收取会费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监)制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式样(见附件)由财政部会同民政部统一制定,由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监)制。为做好新旧社会团体会费收据的衔接工作,新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启用。
社会团体领取会费收据时,只缴纳会费收据工本费。
六、社会团体应定期向会员公布会费收支情况,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审查,并在社会团体年检时向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报告会费收支情况。
七、社会团体会费标准的制定、修改,以及会费收取、使用和管理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对社会团体会费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社会团体收取会费不符合本通知第二条和第五条规定的,社会团体会员有权利拒绝缴纳,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九、本通知所规定的原则和具体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两年。《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社会团体收取会费的通知》(民社发[1992]27号)同时废止。
附件: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式样)
http://www.mof.gov.cn/news/images/wg0316mifa0395_20050610.gif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中国政府 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签订日期1996年5月4日 生效日期1996年5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以下称“缔约双方”);
  愿为缔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承认以国际协定鼓励和相互保护此类投资有益于刺激私人商业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增进缔约双方的繁荣;
  协议如下:

  第一条 定义
  在本协定内:
  “投资”系指缔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内依照其法律和法规所投入的各种财产,特别是,但不限于:
  (一)动产和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利,如抵押权,用益权、留置权或质权;
  (二)公司的股份、股票、债券和类似权益;
  (三)对金钱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合同的权利;
  (四)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商名、贸易和商业秘密、工艺流程、专有技术及商誉;
  (五)法律或合同赋予的商业特许权,包括勘探、养护、提取或开采自然资源的特许权。
  “收益”系指由投资产生的货币收入,包括利润、利息、资本利得、股息、提成费、技术援助费及其他酬金。
  “国民”系指: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为其公民的自然人;
  (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方面,根据毛里求斯共和国法律为其公民的自然人;
  “公司”系指: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法律组成、设立或注册的公司、商号、社团或实体;
  (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方面,依照毛里求斯共和国有效法律组成、设立或注册的公司、商号、社团或实体;
  “领土”系指:
  (一)在毛里求斯共和国方面
  1.依照毛里求斯法律组成毛里求斯国的所有领土和岛屿;
  2.毛里求斯的领海,和
  3.毛里求斯领海以外、由毛里求斯法律根据国际法界定为由毛里求斯对海洋、海床、底土及其自然资源行使权利的任何区域,包括大陆架。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领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际法拥有主权、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毗邻区域。

  第二条 本协定的适用范围
  一、本协定只适用于: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由毛里求斯共和国的国民和/或公司所从事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指定的主管机关认为符合有关条件并以书面明确批准的所有投资;
  (二)在毛里求斯共和国领土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和/或公司所从事的经毛里求斯政府指定的主管机关认为符合有关条件并以书面明确批准的所有投资。
  二、本协定对缔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于本协定生效前和生效后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所从事的所有投资均予适用。

  第三条 投资促进和保护
  一、缔约各方应鼓励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在其领土内进行符合其总体经济政策的投资并为之创造良好条件。
  二、依第二条批准的投资应根据本协定得到公平与公正的待遇和保护。
  三、缔约各方应根据其法律为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就从事与该类投资有关的活动获得签证和工作许可方面提供协助和便利。

  第四条 最惠国条款
  一、除第五条和第十一条外,缔约任何一方给予根据第二条获得准入的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的投资或收益的待遇不应低于给予第三国国民和/或公司的投资或收益的待遇。
  二、如果缔约一方的立法或本协定之外现存于缔约双方或将来存在于其之间的国际义务使缔约另一方国民和/或公司的投资有权得到比本协定规定的待遇更优惠的地位,该地位不受本协定的影响。除本协定规定之外,缔约各方还应恪守其依照法律对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就投资所作的承诺。

  第五条 例外
  一、本协定有关“给予的待遇不低于给予第三国的国民和/或公司的待遇”的规定不应解释为缔约一方有义务将产生于下述各项的待遇、优惠或特许给予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
  (一)有关海关、货币、关税或贸易事宜(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地区性安排或旨在将来导致该类地区性安排的协议;
  (二)便利边境贸易的协议。
  二、有关税收事宜应由缔约双方之间的避免双重征税条约和缔约各方的国内法管辖。

  第六条 征收
  一、缔约任何一方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剥夺缔约另一方国民和/或公司的投资,除非满足以下条件:
  (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公共利益并依照适当的法律程序;
  (二)措施是非歧视性的或不与采取措施的缔约方可能已承担的义务相悖;
  (三)给予公平的补偿。该补偿应代表受影响投资的真正价值,并应包含直至付款之日的按正常商业利率计算的利息。该补偿应以权利人所属国的货币或权利人接受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不迟延地支付,并可转移到有关权利人指定的国家。
  二、若缔约一方对在其领土任何部门内依有效的法律组成或设立的公司的财产采取本条第一款所述措施,且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在其中拥有股份,缔约一方应保证本条第一款在确保拥有这些股份的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得到其中规定的补偿的必要范围内得以适用。

  第七条 补偿
  缔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因在后者领土内发生的战争或其他武装冲突、全国紧急状态、起义、反叛或骚乱而遭受损失,如果缔约另一方采取有关恢复、赔偿、补偿或其他措施,则其给予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的待遇不应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民和/或公司的待遇。

  第八条 汇回
  一、缔约各方应根据其法律、法规并在非歧视基础上,保证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自由转移投资及其收益,包括:
  (一)利润、资本利得、股息、提成费、利息和由投资产生的其他日常收入;
  (二)全部或部分清算投资的款项;
  (三)用以偿还与投资有关的贷款协议的款项;
  (四)与第一条第(四)项事宜有关的许可证费用;
  (五)有关技术援助、技术服务和管理费的支付款项;
  (六)与承包项目有关的支付款项;
  (七)在缔约一方领土内从事与投资有关活动的缔约另一方国民的收入;
  二、本条第一款不得影响依照本协定第六条支付的补偿款的自由转移。

  第九条 汇率
  本协定第六条至第八条所述转移应依转移之日的通行市场汇率以可自由兑换货币进行。若无市场汇率则适用官方汇率。

  第十条 法律
  为避免疑问,兹宣布除本协定规定外,所有投资应受投资所在国领土内有效的法律管辖。

  第十一条 禁止和限制
  本协定的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缔约一方为保护基本安全利益或公共卫生或防止动植物病虫害或保护环境而采取任何禁止或限制措施或采取其他行动的权力。

  第十二条 代位
  一、若缔约一方(或其指定的机构、组织、法律实体或公司)基于对某项投资或其任何部分所作的担保对依协定提起请求的本国国民和/或公司进行了支付,该缔约方(或其指定的机构、组织、法律实体或公司)有权代位行使其国民和/或公司的权利并主张请求权。代位的权利或请求不得超过投资者原有的权利或请求权。
  二、缔约一方(或其指定的机构、组织、法律实体或公司)对其国民和/或公司所作支付不应影响该国民和/或公司根据第十三条对缔约另一方提出请求的权利,条件是该权利的行使不与根据第一款项下的代位权的行使相重迭或冲突。

  第十三条 投资争议
  一、缔约一方的国民和/或公司与缔约另一方之间就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所发生的争议应尽可能通过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二、若争议在六个月内得不到解决,争议任何一方有权向接受投资缔约一方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三、若涉及第六条第一款所述措施产生的补偿款额的争议,且有关国民和/或公司在诉诸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协商后六个月内仍未能解决,可将争议提交由双方设立的国际仲裁庭。如有关的国民和/或公司诉诸了本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本款规定不应适用。
  四、上述国际仲裁庭按下列方式逐案设立:争议双方各任命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推选第三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前两名仲裁员应在一方通知另一方将争议提交仲裁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任命,首席仲裁员在四个月内任命。
  五、如果在第四款规定的期限内未能作出必要的任命,在没有其他协议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可提请斯德哥尔摩商会国际仲裁院主席作出必要的任命。
  六、除下述条款规定事项外,仲裁庭应参考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八日在华盛顿制定的《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自行确定仲裁程序。
  七、仲裁庭以多数票作出裁决。
  八、仲裁庭的裁决是终局的和有约束力的,双方应遵守和履行其裁决。
  九、仲裁庭应陈述其裁决的依据并应任何一方的请求说明裁决的理由。
  十、有关各方应负担其任命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费用。首席仲裁员履行其仲裁职责的费用和仲裁庭的其余费用由有关各方平均负担。但是仲裁庭可以裁决一方负担更大份额的费用,该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十一、仲裁应在投资所在缔约一方的领土内进行。
  十二、当某项争议涉及对本协定条款解释时,本条规定不得妨碍缔约双方运用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

  第十四条 缔约双方之间争端
  一、缔约双方对本协定的解释所产生的争端应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二、如争端得不到解决,应缔约任何一方的请求,应将争端提交仲裁。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缔约双方各指定一名,第三名仲裁员由缔约双方协商指定并任仲裁庭首席仲裁员。
  三、在收到仲裁请求的两个月内,缔约双方各指定一名仲裁员,并在其后的两个月内缔约双方指定不是缔约任何一方国民的第三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
  四、如果在收到仲裁要求的四个月内仲裁庭尚未组成,缔约双方又无其他约定,缔约任何一方可提请国际法院院长指定尚未指定的仲裁员。如果国际法院院长是缔约一方的国民或不能履行该职责,则提请国际法院副院长作出指定,如果国际法院副院长是缔约一方的国民或不能履行该职责,则提请国际法院中不是缔约任何一方国民的下一个资深法官作出指定。
  五、仲裁庭以多数票作出裁决。
  六、仲裁庭的裁决是终局的,缔约双方应遵守和履行其裁决。
  七、缔约双方应负担各自指定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费用,首席仲裁员和其余费用由缔约双方各负担一半,但是,仲裁庭可裁定缔约一方负担更大份额的费用,该裁决对缔约双方均有约束力。
  八、除上述之外,仲裁庭还应自行制定其程序规则。

  第十五条 生效、期限、终止和修改
  一、缔约双方应相互通知各自已完成使本协定生效的国内法律程序。本协定自后一缔约方通知之日起的第三十天生效。
  二、本协定有效期十年,除非缔约一方在第九年期满时书面通知缔约另一方欲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继续有效。终止通知在缔约另一方收到之日起一年后生效。
  三、本协定可以缔约双方之间书面协议进行修改。任何修改均在缔约双方相互通知各自己完成使修改生效的国内手续后生效。
  四、第一条至第十四条的规定对本协定终止通知生效前所做的投资应继续有效十年。
  由双方政府正式授权其各自代表签署本协定,以照信守。本协定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四日在路易港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吴   仪               郎·比尼克
      (签 字)               (签 字)